讀書心得:
美國股神華倫.巴菲特曾說除了葛拉漢之外,菲利普.費雪(Philip A.Fisher)也是他股市學習生涯中的導師,費雪的經典之作「非常潛力股」這本書裡的觀念對巴菲特影響很大。而這本「買股致富」則是費雪在「非常潛力股」出版2年之後的著作。費雪的名氣很大,但可能因為他是大學教授的關係,他寫的這本「買股致富」其實不算是一本很好讀的書。有些觀念很有參考性,但整本書花很多篇幅在「講理論」讀起來有點枯燥。還好出版社有附贈一小本「觀念導讀與台股應用實戰圖解」,讀完書後覺得看的霧殺殺的,再看這一小本附讀的小書就能清楚了解本書的重點,所以附贈的那本小書一定要看。
書中重點:
1、通膨種子不是在繁榮時期萌芽,而是在衰退的時候。
2、鉅額赤字必將造成更高的通膨
3、如果真的發生這種通膨加速,也會是在經濟衰退時,而非經濟繁榮的時候。在這種時候,通常有很多逢低投資普通股的機會,這對投資人意義重大,因為這表示當股價高的時候,投資人不必為了擔心通膨將侵蝕資金價值,而急著把閒置的資金投入股市。
4、我主張唯有在戰爭造成政府赤字或景氣蕭條時,才會發生通膨大幅上揚(因此不急於進行通膨避險),我的這種論調完全是基於通膨是由貨幣基礎擴張造成的。
5、為了預防通膨而調升利率,反而抑制降低生產成本及降低價格所需要的企業活動(因為增加企業成本)。
6、不斷設法研發更低廉的方法生產出更優良的產品,已成為延緩通膨進程的一股強大力量。
7、縱使真正傑出的股票其股價有可能暫時偏高,投資人也不能因此就賣掉這些股票。這個狀況有太多可能,像是①預期中的股價下跌可能根本不會發生②如果確實發生了,投資人會看著股價進一步下跌而不敢進場,直到股價又回到更高水位。③等到市場開始反映通膨因素時,股票將持續大漲,即使短期下跌,日後股價也會高於現今的水準。
8、在一般、正常的大盤拉回,所有股票都會大跌,但唯有真正好的股票之後會強勁反彈,並締造歷史新高。
9、「法人認同」的股票可以享有很高的本益比。
10、如果它們成長到十分適合專業受託人買進的地位,受託人遲早會感受到必須投入全部資金的壓力,以及他們可投資的其他股票已處於相對高價,將促使這些公司「加入俱樂部」,也就是獲得普遍的法人認同,以及這種認同帶來的高昂本益比。
11、需求會集在少數個股,所以投資人不需要擔心,因為最佳法人股的本益比,會持續遠高於整體股市。
12、一旦它們到達或接近法人認同的巔峰,價值只會與獲利同步成長(指不會再有額外的本益比提升驚喜)。因此,投資人把它們賣掉不是聰明一點嗎?對那些已累積可觀利潤的人來說,讓資產安全地進一步成長,與在較高風險之下追求較快速的增長,兩者相比,前者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13、一旦股票取得卓越的投資地位,從高蹺摔落的速度往往很緩慢,警覺的投資人應該會得到充足的警告,謹慎管理自己持股的大型投資人,沒有理由不去享受這類最高等級股票占大部份資產帶來的好處。
14、股價上漲的動力①股票的獲利能力增強②本益比提升。
15、當我們談到人們在一個特定時間對一檔股票的看法,而不是這檔股票本身的內在本質,我們便是在談論心理因素。
16、儘管金融界的集體熱情或莫須有的悲觀會造成股價遠高於或遠低於內在價值,它絕對不會完全脫離「內在價值」這條線,就像綁住的氣球遲早都會回歸到這條線。
17、其中的危險在於,你興奮過了頭,以至於用比內在價值高出數倍的價格買進。
18、買進好股票並耐心持有的方式所換來的獲利程度,將超過你利用當前投資人心理弱點來擇時買進所賺取的獲利。
19、股價應該根據未來數年預期的獲利,而不是公司在很短期間內的獲利表現(正如同你不會因為天候不佳導致一年作物歉收,就把一座好農場的價格砍半)。
20、這種本益比的改變,是常遭到忽視的重點,因為這是股市最大的獲利來源。
21、本益比倍數的最大改變來自一個原因,而且只有一個原因;公司出現根本上的改變,這改變持續數年,而且本益比上調和股市大盤無關。這些改變,使得股票在投資人眼中比以前更安全、更具吸引力。
22、變得更龐大的總獲利,對股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對股東有影響的是每股流通股獲利能力增強的幅度。
23、相較於極高危險之下獲利40倍,超低風險之下增值6倍,可視為更誘人的投資。
24、閱讀公司公開財報、金融期刊,或是參加證券分析社團的正式會議。這些不僅是所有金融業都可以取得的資訊,而且立場大多偏向公司,因為公司本身就是新聞發佈來源。
25、我堅信唯有花時間在「與公司主管會晤或打電話,以獲悉公司情況」以及「聯絡消息人士,打聽他們熟悉的公司有什麼投資消息」,才能締造高獲利投資決策的高打擊率。
26、在跟一名納入考量的投資顧問談話時,要注意他的工作品質而不是數量。
27、通常,坦白告知自己不知道事情的投資專業人士,才是徹底了解其他事情的人;假裝成萬事通的投資專業人士,可能是很危險的。
28、只要我們認為那些事情夠重要,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事,是找不出時間去做的。
29、相對於用以往獲利的超低價格買下一家不甚吸引人的公司。最吸引人的收購,往往是用高價買下完全符合需求的一家公司。
30、這些年以來,股市對跨足數項極為不同業務的公司,一直給予較低的本益比,低於業務集中在一種或少數產業的公司。
31、①投資人絕對不要只因為某位傑出科學家,例如諾貝爾得主,加入一家公司、即將大展身手,便買進該檔股票。②不要單純因為一家公司研究支出龐大,或許是相對股價占比高,或是相對全年營收占比高便買進股票(有時研發支出會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