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伯頓投資法則★★★★★


此書與我:

        以前就聽過全球投資之父約翰.坦伯頓的名聲。但我一直以為他是價值投資者,看了這本書後才知道他也有一些投機性的交易,像911事件時做6個月的航空股短線、2000年網路泡沫時去放空一些網路股。所以讀這本書很合我的口味,因為我做多時重視基本面,但我也會做一些像放空這類比較投機性純賺價差的交易。
       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像是他建議用5年甚至10年的預估盈餘來看待一間公司。我過往的交易週期不算很短但也沒很長,大概幾個月到1~2年,這樣有時會賺到不錯的價差,但我大多都是賺幾%或幾十%居多,賺到上倍的目前只有榮鋼和佳格這兩支而且都不超過4倍。但其實市場上有時不時會出現5倍要10倍甚至幾十倍漲幅的交易機會。像是儒鴻就是我錯過的10倍飆股。如果當時我的眼光比較宏觀用5~10年的角度看儒鴻。就算沒抱這麼長,但肯定可以抱比較久一點,因為用這種角度更能看出它的投資價值。
       另外放空非常講究進場時機,他2000年放空時選一些價格高估的股票在IPO閉鎖期結束前放空,這樣可以確保他不用等很久就會有龐大的賣壓出籠迫使股價下跌,讓他的部位有機會迅速獲利。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他就有可能抱著空頭部位不知道要等到何時然後被震蘯的行情搞個半死,最後因為信心不足或股價漲到停損點平倉,然後看著後來暴跌的行情而望股興嘆。我這幾年的放空心得之一也是要找大概知道何時會有爆點(會跳票或公佈財報重大虧損這類大利空)的股票來放空才是好標的。不然的話,基本面不好的股票也是有可能漲翻天,有確定大概何時會有龐大賣出籠,這樣子放空起來才比較安全也比較知道到底要堅持多久行情才會來臨?
       其他像是找最慘的國家或股票尋求投資機會還有他分散投資的些實戰案例等等都讓我很有收穫。我以往常常重押一支股票,這樣做有利有弊。以我自身的狀況,因為我一直以來都要靠股市中的獲利填補生活上的透支,現在股市中的獲利更幾乎是我唯一的收入來源,加上我的本金雖然不算少但也沒大到可以讓我抱一支股票5~10年又能夠維持我的生活。我發現在這種狀況下,我很難抱一支股票抱的很長。因為除非這支股票一直業績很好,股價也一直往上漲,不然總是會有展望比較趨緩的時候,會讓我想要賣掉它實現獲利。我的狀況讓我很難忍受一支股票有比較長的時間內基本面展望不佳或股價低迷。另外重押一支時對的時候當然賺很多,但錯的時候賠錢或白忙一場時心理上的壓力也相當大。我以往為了要兼顧家庭、工作和投資等各方面的「品質」被迫採用極度集中的方式交易。現在是專業投資人,時間比較多。我想未來除非有非常看好的個股就還是可以用重押一支的方式,如果沒有的話應該會開始做適度的分散(應該還是不會超過6支以上)。只買一支有可能出錯,買到全部都錯的機率以我目前的能力應該不太可能發生,這樣心理上可能可以更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部位,也比較能賺長線大波段利潤。
此書佳句:
1、約翰.坦伯頓小小的年紀就看到,一塊有價值的地,單單只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買主接手,而不是因為一點價值也沒有,便能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這件事,終他一生,一直深深印在腦海。
2、簡單的說,聰明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更聰明的人則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3、他要找的資產,售價比他認為應有的價值低80%。
4、人們老是問我,什麼地方的展望不錯,但這個問題問錯了。正確的問法是:「什麼地方的展望最慘?」
5、我們不難遇到一些專業投資人,他們擅長財務、會計或經濟的技術層面。其實,這個世界多的是聰明人,很會解讀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應用競爭策略等個體經濟工具;察覺會計作業花招;判斷一定公司的內含價值等等。在此同時,從只是「另一個」聰明男女,搖身而為成功的投資人,所需的要素是不做傻事。.
6、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樂觀中壯大,在狂喜中死亡。
7、經濟大蕭條時,他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嚐過錢存進銀行之後,眼睜睜看著銀行周轉失靈而破產的痛苦。他絕不氣餒認輸,繼續努力工作(以及打撲克牌)好完成學業。但是第二次存錢時,他請教一位教授的意見,把錢存進紐黑文最安全的銀行。才幾個星期,他上街發現,那家「安全」銀行外頭的人行道上排著一條長龍等著提款。他冷靜地走過長龍,證實那家銀行的確發生擠兌。這麼做的同時,他注意到所有的存款人都排在活期帳戶窗口外面,儲蓄帳戶窗口一個人也沒有。他表現出一貫的沉著冷靜,當機立斷,走到儲蓄帳戶窗口,把他的活期帳戶轉成儲蓄帳戶,然後提錢出來。
8、大眾在股票市場賣出持股的理由,有時和他們認為一家公司的價值幾乎不相干,或者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有時,他們只是因為看到別人在市場上拋售,就跟著賣出手上的股票,而不考慮一家公司的價值。有時買方敲進股票,是因為他們看到買盤推高價格。
9、「有時價格上漲的理由是價格上漲」問題是,如果你認為股價應該永遠準確反映公司的真正價值,你在股票市場一定坐立難安。
10、利用一家公司暫時性的問題造成股價大幅過度反應的機會,是便宜股獵人賴以維生的基本戰術。
11、檸檬水攤比喻,前後短短一個星期,到底起了什麼變化?(如果有的話),導致檸檬水攤的出價大幅波動?難道涼水攤的價值漲了四倍?當然沒有;唯一改變的是旁觀者對檸檬水攤價值的認知。簡單的說,唯一改變的變數是投資環境(從雨天到晴天)和投資人的認知(從負面到正面)。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投資人的認知在決定資產的價格時,力量有多強。
12、一支股票的價格,最激烈的一些漲跌,往往發生在投資人調整他們的認知之後,而不是因為資產的價值真的有了變化。
13、1939年歐洲戰爭爆發,希特勒侵略他國。約翰.坦伯頓,即使效率最差的企業,也會在受戰爭刺激的經濟榮景中恢復生氣(全市場則因為戰爭而很悲觀)。他相中的公司相當普通,或甚至連普通都稱不上。它們面對人盡皆知的問題,展望有限(除了經濟不可能復甦之外)。換句話說,大眾對這些公司懷抱的期望極低。更糟的是,在經濟似乎只會惡化,不會好轉的那個時候,股市對展望有限的公司非常沒有耐心。約翰.坦伯頓可說是一頭栽進萎靡不振的市場谷底,購買人氣最負面的公司股票。
14、從基本面的觀點來看,它們有潛力從破產擺盪到獲利,或者就像人們常說的,從最壞的時代走到最好的時代。
15、這裡關鍵性的一句話是「在這種情況中」,因為所有的因素都相同,買比較好的公司通常才是明智之舉。(註:約翰.坦伯頓買爛公司的好處是爛公司受益戰爭的獲利增幅超大,還有就是有稅負優惠,好公司因為有賺錢政府抽超額的稅反而買好公司賺比較少甚至會賠錢)
16、所有公司都會遭遇問題:如果只因為麥可.喬丹幾場比賽失手,就把他踢出芝加哥公件隊,顯然是不智之舉。
17、由於經常需要漫長的等待,所以最好分散你的投資,因為當人氣開始變化,往往變得很快。如果你等到人氣改變才要投資,猜猜會發生什麼事?你會跟著群眾走。最重要的是,你已經錯過人氣改變所創造的一大段報酬,也有可能錯過全部。
18、唯一不應該分散投資的人,是每次都看對的人。
19、各種背景的投資人,不管是找便宜股票的人,還是找便宜共同基金的人,通常都因為短期績效不好,而可能在最糟的時刻,大玩大風吹遊戲。
20、思索你所用投資方法的時刻,是在你最為成功的時候,不是在犯下最多錯誤的時候。(我有點不懂為何是在最成功而不是犯錯的時候?如果有人了解其意涵,煩請留言或私訊告知我,謝謝!)
21、他經常留意的股票,是拿目前的股價除以他估計五年後的盈餘不超過5倍的股票。
22、預測時使用保守的假設,可以創造出「安全邊際」」如果股價和這些不是那麼理想或者一般性的成果相比仍然相對偏低,你便找到了有安全邊際的股票。
23、放眼未來五年盈餘的另一個重要好處,是會強迫你在心裡面排除牽動市場的短期雜訊。–>善用一家公司暫時性的挫折。
24、有些人依然不能接受賣得「太早」的觀念。這些人必須瞭解,如果持有股票的價格漲到估計的價值之上,那麼你已經脫離投資圈,加入投機的行列。
25、博傻理論:抱牢你的股票,直到價格上漲,然後找個更蠢的傻子賣給他。
26、日本日立公司因為當時會計制度不能列入旗下各子公司的盈餘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本益比是16,實際本益比其實是6。約翰.坦伯頓做過功課後買進–>這裡要強調的,當然不是叫你盲目投資於缺乏資訊的股票,而是要點山千萬不要貿然排拒可能的便宜股。
27、約翰.坦伯頓選購便宜股,總是用到證券分析師可能的「一百種價值量尺」裡面的好幾種。這麼做有兩個好理由。第一而且可台比較重的一個,是如果你畫地自限,只用單一的方法去評估股票,那麼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一段期間,甚至長達數年之久,所用的方法失靈。經過一段時間證明有效的所有選股方法,都會被人爭相採用,等到人人有志一同都使用,最後就會失靈。總而言之,如果你只用一種方法選購便宜股,可能會錯過別處顯而易見的機會。
28、第二個好理由,是希望以各種不同的方法進一步證實你的發現。如果你能用五種不同的量數判斷一支股票是便宜股,這應該會增強你的信心,相信它的確是便宜股。
29、約翰.坦伯頓的量尺:
①目前的股價除以他估計五年後的盈餘不超過5倍的股票
②股價對帳面價值比(price/book ratio)在1附近或<1—>股價淨值比
     股價/每股帳面價值=股價對帳面價值比
     每股帳面價值=(總資產-總負債)在外股數
說明: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美國經濟發生通貨膨脹飆升,高達兩位數。兩位數的通膨改變了股價對帳面價值比的傳統特質。當時一些公司的重置價值遠高於資產的歷史成本。例如五年前花1000萬蓋的廠房現在要2000才能蓋好。利用這個邏輯,約翰.坦伯頓挖到一些股票,當時股價不只相對於歷史成本偏低,更遠低於實際重置那些資產的成本。
③股價對重置價值比
④企業價值/EBITDA(利息、稅負、折舊和攤銷前盈餘)的比值。
企業價值=股票市場價值(市值)+總債務-現金
說明:此數字可以大致知道一家公司的收購價值相對於類現金(cashlike)盈餘的關係。如果有家公司的企業價值/EBITDA是3倍,而競爭同業以6倍的價格收購其他公司,代表3倍的公司很便宜。
④企業以經營本業創造的現金,大量買回自家股票。–>證實股價跌得遠低於公司的價值。從市場買回後註銷,會提高公司的每股盈餘。
 30、務必養成一種心態,勇於檢視別人不屑檢視的股票,不管那是個股,還是有一堆股票的整個國家市場。股票十分便宜時,竟然沒人想買。你能夠想像,當商店宣布每一樣商品都打5折,少女會你推我擠,沒命似地爭相跑出賣場嗎?當然不會,而且事實恰好相反。可是股票市場上股價大跌的時候,就是會發生這種事。
31、IPO(初次公開發行)突增,表示市場正在膨脹,因為經理人和投資銀行家辦理公司的股票公開上市,總是試著募集到最多的錢。
32、如果你能買到IPO股票,也許根本不會想要它們,因為最炙手可熱的IPO,只有最大的客戶才買得到。
33、約翰.坦伯頓在2000年網路泡沫時,在網路股IPO閉鎖期失效前約11天放空科技股,因為一旦內部人獲淮將股票賣給大眾,沉重的賣壓就會蜂擁殺出。他把目標對準在價格增為IPO價格3倍的科技股。
34、放空的第一條守則是控制你的虧損,第二條守則是記住第一條。(一定要設停損價)
35、凱因斯:「市場可以一直不理性,直到你周轉不過來還沒恢復理性」
36、約翰.坦伯頓2000年時放空科技、網路股的停利點設在價位跌掉95%或本益比跌到低於30倍。(過去12個月的每股盈餘)–>最後他獲利9000多萬美金。
37、如果發現一家公司遠景亮麗但太貴了,他會下一張長效單。比如100美元的股價,他會下一張60美元的長效單,等在那裡。
38、911時,看準政府絕不會讓航空股們周轉不靈任其倒閉,一定會對其紓困。就買進航空股,並預下訂下持有6個月就賣出的準則。
39、嘗試計算一家公司未來五年的每股盈餘,將迫使便宜股獵人從長遠的角度來觀察這家公司。別浪費時間去思考下一季每股盈餘會是多少?
40、過去他主張依據未來五年的每股盈餘預估值來計算本益比,不過,到了2004年底,他進一步強烈建議依據十年的每股盈餘預估值來計算本益比。
41、要專注於一家公司未來十年的前景,便宜股獵人便必須思考,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何。簡言之,便宜股獵人要投入大量精力,瞭解一家公司的競爭優勢。你不只要投入相當多的心力,研究那家你打算持有股票的公司,也要研究它的競爭對手。
42、過高的利潤會引來競爭,競爭會日趨激烈,直到過高的利潤遭到擠壓。因為,便宜股獵人必須問這些問題:面對與日俱增的競爭,這家公司維持獲利率的能力如何?如果這家公司擁有競爭對手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那麼這是令人鼓舞的徵兆。
43、多頭市場因為悲觀情緒而誕生,因為疑慮交加而成長,因為樂觀情緒而成熟,因為亢奮狂喜而死亡。極度悲觀瀰漫時,正是買進的最好良機,而極度樂觀洋溢時,正是賣出的最好良機。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