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樂金文化
本書作者拉爾夫.萬格(Ralph Wanger)於1970年接掌橡子基金經理人職位,直至2003年退休為止。基金規模由800萬美元成長到200億美元,投資績效也超越同期的S&P 500指數,創造驚人的長期且穩定的投資報酬率並獲頒晨星的「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其主要投資標的為優質的小型成長股,投資哲學為1、具有成長潛力2、財務狀況良好3、股價低於公司潛在價值。
這本書的內容既貼合現實交易狀況,用字遣詞也很簡單易懂,很容易讓讀者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投資觀念。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作者拉爾夫.萬格的投資理念和美國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非常類似。同樣都青睞「無聊」、「易理解」的成長型股票而非光鮮亮麗的熱門產業中的熱門股。也同樣「重選股」而「輕擇時」和「輕經濟分析」。不同的是彼得.林區的書講了很多很棒很精彩的實戰案例,而這本書則是投資觀念的陳述和架構更完整。這本書的出版社樂金文化還很貼心的把作者的投資觀念架構在本書開頭前面幾頁做有系統的整理,幫助讀者們理解作者的投資心法。很建議這本書可以和彼得.林區的書一起看,這樣會有互補的效益。
以下為本書重點或佳句:
1、 總市值低於10億美元就算是小公司
2、 小公司的主管通常能在遇到改變時,做出較適當的反應。
3、 太多分析師會研究大型公司,以致於任何投資人,都很難獲得比其他投資人更有優勢的位置。且機構經理人收到新消息時會立即做出反應,所以消息會立刻反應在股價上。這就是所謂的「效率市場」。
4、 小型公司比較不會受到徹底的調查,所以有機會發現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事。
5、 股價上升的四種方式①成長②併購③股票回購④重估價(市場認同本益比上升)
6、 投資人沒有理由擔心公司是不是寂寂無聞:優秀的小公司擁有穩固經濟價值,遲早會反映在他們的股價上。
7、 小規模是好事,但太過微小的規模卻不好。我已經養成習慣要避開新創公司和規模太小的科技公司,我也不會參加任何類似創投的活動。
8、 此外,我也會避免投資位處邊緣且資金短缺的公司,無論公司有多驚人的潛力都一樣。我堅持公司必須擁有財務上的實力,因此也就排除掉了新創立的公司和剛經歷徹底改造的公司。
9、 尋找那些能夠為自己創造出特殊利基的小公司。
10、 總結來說,我認為適合投資的不是新創公司,而是成熟且優秀的小型公司,這些公司應該要擁有穩固的財務狀況、具有企業精神的主管,以及容易理解的業務內容。
11、 如果你要購買的是小型公司的話,你應該要擁有至少十多支股票,如此一來才能有幾個贏家能幫你彌補幾個輸家帶來的虧損。
12、 為了避免小型公司「交易困難」的流動性風險,可以選擇你能長時間持有的股票。
13、 價值型投資的基礎是靜態分析,關注的是當下的價值。成長型投資人思考的則是公司在五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14、 價值型投資追求的是一壘安打,他們希望自己的錢能在兩、三年內增長成兩倍。成長型投資人追求的則是全壘打,他的夢想是投資能翻五到十倍。
15、 成長型股票投資人確實擁有賭徒精神。價值型股票投資人的靈魂則比較像是會計師。
16、 若你的投資習慣沒有配合你的個性,你就不會感到快樂。不快樂的投資人等同於不成功的投資人。
17、 橡子基金要找的公司稱做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指的是「價格合理的成長型公司」。我想要買進的是成長中的優秀公司,但我不想要支付過多金額。
18、 我幾乎不會購買營收成長預估值是25%或30%的「超級成長型」股票,原因在於這種預估很少會成真。
19、 你要知道,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股票之間有很大的差異。
20、 蟑螂理論:公司在遇到一季的虧損後,不再出現更多季虧損的機率極低,就像你在廚房裡看見一隻蟑螂時,不會再出現更多蟑螂的機率那麼低。
21、 成長型股票不會固定不變,一百年前的人認為賓州鐵路才是最佳股票。
22、 成長不會永遠持續
23、 大約有三、四十篇學術研究指出,長期來看,價值型投資人所獲得的報酬會勝過成長型投資人。
24、 投資時謹慎留意價格的人將能贏得最大的獎項。
25、 只要公司夠好,就算股價已經在上漲了,未來仍有很多空間能繼續升值。
26、 有一件事是無法否認的事:若你不長期持股的話,你就不可能賺進五倍、十倍或二十倍的報酬。
27、 多數人會忽略機率並誇大風險
28、 釐清你知道什麼事、你不知道什麼事。你越是遠離你了解的股票,你就越是遠離投資並接近賭博。
29、 我的目標,一直以來都是產品好理解的小型公司,而且這些公司必須在其產業中占據優勢地位。
30、 我們喜歡具有創業精神的主管,穩固的經濟基礎,股票也必須偏向低價。我們不想要涉入風險過高的新創事業,和剛經歷徹底改造的公司。
31、 若你能發展出一套信念並堅持下去,你就能轉過頭不去看數千支股票,聚焦在一個你能管理的宇宙上。你能靠著這套準則在時機艱困時懷抱信心。
32、 這套準則必須是你自己的策略,必須適合你。每一位歌手都必須唱出屬於她自己的歌。
33、 你最先該做的事是釐清自己是誰?如果哲學知識始於「認識你自己」這句告誡的話,那麼金融知識就應該要始於「認識你的風險承受度」。
34、 避免趕流行的投資:我看著眾多投資人一開始追著新上市公司跑,接著改追漂亮50,然後又去追高股利公司。我自己則死守著「價格合理的成長型股票」,逃過了以天文數字的本益比發售的垃圾型新上市公司和股票,存活下來。
35、 魯賓斯坦原則代表的是每個股票類型只會有兩種可能:值得買賣,或完全不值得考慮。
36、 我聚焦的領域都是會因為強大的經濟趨勢、社會趨勢或科技趨勢而獲益的領域。我想找的是至少能維持四年或更久的趨勢。
37、 有太多專業投資人都在關注未來一到兩年間的公司發展,因此你幾乎不太可能以一到兩年為投資期限,獲得持續的優異表現。所以可以①購買多數機構都沒有興趣的小型公司或是②把目光放遠尋找極長期的趨勢。
38、 我希望一切都對我有利。
39、 找尋趨勢而非預測未來
40、 我是否曾買下與主題無關的股票呢?當然有。但前提是這些公司必須在特定的市場利基上擁有壟斷或接近壟斷的地位。
41、 最聰明的策略就是聚焦在下游產業—投資那些能從新科技獲利的公司,而不是投資擁有新科技的公司本身。
42、 除非你去尋找擁有新觀點的公司,否則你是不可能找到價格低於真正價值的股票的。
43、 我想要投資的是擁有穩固三腳架的公司。這些公司必須有證據能證明它們具:1、成長潛力 2、財務實力 3、基礎價值(股價夠合理)
44、 在邊緣產業中排行第一的公司,遠比在主流產業中排行第三的公司更值得投資。
45、 優秀的生意人營運的無聊公司,遠勝過平庸主管負責管理的光鮮亮麗公司。
46、 一般來說,若公司具有振奮人心的故事,股市就得支付所謂的娛樂稅,也就是溢價。因此,無聊的股票會打折銷售。
47、 在遇到有興趣的股票時,我最喜歡使用的一個測試是「離職測試」我會問自己是否願意離開我的避險基金公司,接管我感興趣的這間公司?
48、 公司主管在和你談話時,防衛心通常都很重,不過一旦談到他們的競爭對手時,往往會暢所欲言。
49、 假設有一間公司的庫存量通常是銷售量的25%,但在某次報告中,庫存量突然變成了銷售量的50%,你最好開始提出問題。
50、 在確認股票狀況時,線圖是一種方便又快速的方式。如果你看到這支股票的價格在過去六個月變成了兩倍,那麼你很可能已經太遲了。
51、 電腦能找到已經存在了好幾年的趨勢,這種趨勢或許還會繼續維持幾年的時間,但接著就會突然消逝,這是因為打從一開始,這種趨勢就不是真的。
52、 我想要找的是我能持有四到五年的股票,一部份的原因,是賣出小資本公司的股票時,要支付較高的交易手續費;另一部份原因,是我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找出趨勢具有持久力的股票,比較不擅長猜測公司下一季的盈餘和股票的短期發展。因此,我是個比較不願意賣出股票的投資人。
53、 你在購買每支股票時應該都有一個合理的理由。若這個理由動搖了你就該捫心自問,是不是該改變投資組合了。
54、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每年25%的成長可以合理化四十倍的本益比,但是對任何公司來說,要維持這種成長率都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就算只維持一小段時間也一樣,沒有任何公司能長期維持這種成長率。
55、 許多投資組合經理人其實沒有市場擇時(market timing)的能力。
56、 若市場中有很大一部份的股票價格過高的話,在股價修正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會損失慘重。
57、 以短期來說,市場中發生的多數事件都只是隨機出現的。
58、 許多專業股票經理人會不斷更換股票,就像新娘在婚禮接待的過程中,就宣佈她已經計劃好要離婚了一樣。
59、 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Sieget在他的著作《長線獲利之道》(STOCK FOR THE LONG RUN)所說的:「任何用來衡量股票價值的尺標都有可能會停止運作,就算是擁有穩固理論基礎的尺標,和連續運作一個世紀以上的尺標也一樣」
60、 美國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說過:「我每年花在經濟分析上的時間大約是十五分鐘。若你想在股市中賠錢的話,從經濟局勢來判斷股市走向就對了。」
61、 我們可以拿股市來當作經濟走向的可靠領先指標,但用經濟來預測股市則一點幫助也沒有。
62、 唯一能抵禦各種市場動盪的方法,就是用長期投資人的心態思考。
63、 沒有任何依賴市場擇時的共同基金經理人,能連續做這份工作超過十五年的時間。
64、 最好的買進策略是「買進後長期持有」,而非預測市場。
65、 股市崩盤是投資的好時機。
66、 熊市是適合買進股票的好時機。我不相信市場擇時。我相信在低價時應該買進。
67、 就算股市的走勢平淡,也不代表你找不到股價能上漲的公司。
68、 放眼全世界尋找投資機會
69、 本地人擁有在地優勢。因此,在國外投資的秘訣是成為長期投資人,採用不同於多數當地人的時間尺度。(作者有買台灣的統一企業)
70、 定律一:複利能帶來財富
71、 定律二:均值回歸必定會發生(成長率終究會回歸到長期平均值)
72、 定律三:可用「附帶的選擇權」來判斷股票的價值。(意思是公司本身的價值本來就值得股票的價格,但還附加贈送未來營運成長的機會就等於免費送你一個選擇權提供獲利的機會。
73、 定律四:許多金融產品都只是龐氏騙局(甚至包括政府保險)
74、 定律五:避免過度投資(即使做的是好事也不該做過頭,投資的資金不該超過公司的價值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