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告知smart編輯看壞寶雅的理由,寄給Smart這封mail之後我又去文中提到的「靠北寶雅」這個社團去逛!又發現有人發文寶雅為了拓展新店除了用一些資淺的店長當主管之外還縮編各家店的人力,然後擠出人力出來拿去開新店。只能說如果靠北寶雅裡發文的人說的是真的,寶雅真的是為了開店無所不用其極,不顧開店的品質只管店面的數量,用很不健康且傷害公司體質的方式拓展市佔率。
我端午節時閒閒在家沒事就上網google「寶雅」這個關鍵字然後時間設定「一個月」、「一週」的去到處逛網頁。
結果亂逛亂逛被我發現有個FB社團叫「靠北寶雅」 。(我偶爾會這樣查,但這次查詢時「靠北寶雅」排序在比較前面才發現它)
這個社團主要是寶雅的員工吐苦水的社團。裡面講一些遇到澳客、公司爛政策、爛同事之類在寶雅發生的一些鳥事。
這社團裡寶雅的員工講了很多寶雅人事管理及經營上的問題
1、違反勞基法(加班沒加班費、抵休制度混亂員工無所適從…)
2、低薪、福利差
3、管理過於數字化,一直逼店長COST DOWN,店長就只好用不合理的方法去要求員工。
4、總經理高傲不願意善待員工(或說壓榨?)
5、常推一些「專案活動」害店員要把銷售的商品移來移去重新上架,不但很浪費時間也搞的連客戶跟員工都搞不清楚現在東西放在那裡?
6、公司的採購進一些怪東西來賣,如2~3000元的卡拉OK、在飾品部賣彩色筆
7、會員卡跟假的一樣和非會員相比沒比較優惠
8、開店速度過快,人才培育的速度跟不上,一些主管都很資淺(基層幹部多但品質不好)
9、因為以上種種離職率高
10、因為以上種種寶雅的口碑很爛,很多人都知道當寶雅的員工又操又爛不願意去應徵,所以不好找人。
………等等問題
裡面有個人答的很經典「一直開新店開新店開新店,然後問題一堆,開幕就延後延後再延後,然後又是一些資淺資淺再資淺的主管。沒那個屁股就不要一直趕趕趕趕趕趕,我相信一個成功的企業不是用「趕」就能出來的」
我花了不少時間在這個FB社團上爬文,爬完後我去寶雅的官網上看POYA 寶雅的公司簡介,在公司沿革的地方發現寶雅2014年8月底共開了109間分店,然後2015年5月底開了113間分店。等於9個月的時間寶雅才開了4間店平均一個月開0.44間店。寶雅2015年的年度展店目標是26間店(它的展店計劃可以參考我給妳的講義裡有圖表)所以達標的速率應該是要每個月開2.16間店。目前的展店速率只有達標速率的20%。我之前看寶雅官網公司簡介這頁時只注意最上方最新的分店數字,它從2015年1月底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就一直維持在110間店這個數字沒再進步。因為寶雅展店的速度一直很穩健,我還以為寶雅是忘了更新就沒去注意這個問題。看完靠北寶雅的文章再回頭更詳細的看寶雅的官網,才發現它人事管理上的病灶,也才發現不是忘了更新而是真的開不出新店。我以前在信義房屋上班時,總公司告訴我們的觀念是「信義房屋」展店是先有店長然後才有分店,信義房屋很著重店長的品質。現在看來寶雅恰恰相反,寶雅的高層只要看到數字達成目標,不管是怎麼達成的?也不管店長的數量、品質是不是跟的上?不管員工們是不是被過度壓榨?
基本上我覺得這些問題並不會是寶雅的絕症,只要經營階層肯放下身段傾聽基層在經營上的建議並願意把一部份利潤拿出來和員工共享,對員工加薪及改善福利、加班、休假等制度。
這樣的話雖然短期會有陣痛但只要調整一陣子,讓離職率降低、改善在寶雅上班的口碑、修正經營策略上的錯誤、讓人力數量及素質提昇。長期寶雅還是很有機會朝它的全台灣400店,獨霸台灣美妝市場的大夢挺進。但因為我的操作特性比較偏「投機」賺價差,我並不是個「長期投資」的操作者。所以我不想去猜寶雅總經理會不會知錯能改?會不會夠大器的和員工共享利潤,大幅改善員工薪資、福利?目前可以預見的是寶雅再幾個月後(2014年8月底後開店速率急速下降)基本面會嚴重減速。雖然還是會成長只是從快速成長變成慢速成長,但以它目前的股價和獲利,市場應該很有可能會毫不客氣的修正對它股價的評價。它以後真的能克服這些問題,基本面重新拾回夠強勁的力道的話我會再考慮要不要重新介入?但目前我選擇先出清再說!我持有它是覺得它有機會實現2023年展店400店EPS有機會上看40元大關以上。目前看來會不會開到400店不曉得?但在2023年達成應該是不可能了。我的持股理由消失,所以端午節過後我就立刻出清它退出觀望並實現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