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城這支股票我觀察它好幾年了,它屬於我最喜歡的貼近生活類型的股票,我也喜歡吃它旗下的「瓦城」和「大心」這2個品牌的餐廳。只是過去它的股價相對獲利一直不便宜,所以雖然獲利每一年都創新高但我始終一直在觀望它。前陣子又把它的資料調出來看,發現雖然力道不是很強勁,但獲利仍舊和以往一樣處於上升趨勢。2018年前3季EPS就賺了13.09元和2017年EPS14.12元僅僅一步之遙,從2018年Q4營收還是保持小幅成長的狀況來看,沒什麼意外的話我評估它2018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EPS應該有機會落在15~16元。以當時的股價240~250元處於歷史股價中間偏低一點的位置(歷史最高價372元,最低價171元),本益比約16倍算是歷史相對低的水準。再以2018年下半年開了許多新店且2019年前2個月營收年增大於15%相較往年強勁的狀況來看,2019年的獲利應該也很值得期待。所以知道昨天瓦城有法說會就殺到台北大直凱基證券總部去參加瓦城的法說會。
2018年獲利成績
先看它的財務數字,2018年EPS15.17元YOY7.4%,預計配息13.6元殖利率約5%。2018年Q4營收10.28億YOY2.81%稅後淨利0.48億YOY-18.18%EPS2.08元。瓦城往年Q4的獲利都是全年最低點,加上我知道它Q4開了不少新店應該會有不少費用認列,所以雖然2018年Q4營收略增一點點,但我自己心裡本來就估計2018年Q4的獲利應該是會免不了較2017年Q4EPS2.54元會衰退。但實際公告出來的數字,2018年Q4EPS相較2017年Q4衰退幅度接近2成這麼多,就有一點點出乎我意料。
法說會簡報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100sb07_1 <——這次的瓦城法說會簡報檔案,有興趣的人請到左邊的網址下載,代號2729
簡報大致重點
1、瓦城的核心競爭力是有能力複製任何東方菜系,將東方料理連鎖化。這在餐飲業來說是很難的,因為東方菜系做菜的程序相較西方菜系而言複雜很多。
2、2018年展店19店YOY17%,目前瓦城泰統集團共有126間店,3700位員工。
3、2018年ROE17.81%,殖利率5.1%(以20190318收盤價266.5元)
4、連續7年營收、獲利創新高
5、2019年預計展店25~30店。2018~2020預計展店80家。
6、台灣餐館業(不含路邊攤、飲料店)產值,2013年是3384億,2018年是4004億,5年成長620億,所以市場空間還很大。
7、瓦城每開出一間新店,大約第2個月會開始獲利,然後約2年半可以開始回收。
(圖片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瓦城20190321法說會簡報)
Q&A
Q1:2019年預計展店25~30間,那品牌和地點的分佈是如何?
答:預計時時香*8、瓦城*8、1010湘和非常泰都是*2、大心*4或5、YABI*2。然後第4季有機會推出第8個品牌。
Q2:2018年同店成長狀況如何?另外2018年展店19間YOY17%,但營收YOY只有4.72%想了解落差這麼大的原因?
答:關於第1個問題,公司上櫃7年來,一剛開始同店成長大概還有5%,最近則是微幅成長。這裡的微幅成長指的是0~5%,而2018年的同店成長率是約1%左右。至於第2個問題是因為2018年主要開店的時間是落在下半年尤其是Q4的部份,所以換算成年度成長才會只有4.72%。
Q3:美國市場何時開第1間店?會開在那裡?開店的速度如何?
答:
其實我們關注美國市場已經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就我們的評估不管是東岸還是西岸潛力都很大。目前我們預計應該是會從南加洲開始做,可能是從LA洛杉磯的範圍先開始,然後目前的設定是從泰國菜先開始,所以第一個進駐的品牌應該會是「瓦城」。
時間上來講我們現在持續在評估當中,因為我們很看好美國市場,所以有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一直在持續進行當中。那確切的開幕日期應該會是在2020年,因為除了地點的選擇外還有許多原物料上的評估工作要進行。另外當地也有許多連鎖餐飲業者主動來找我們談合作,公司的態度是只要對開發美國市場有利當然也不排除結合當地業者的資源一起合作。那我們的準備工作做的很足,主要是希望一但開始進入美國市場後,能用比較快的速度開始展店,所以會做比較多的準備工作。
Q4:2018年Q4的獲利、營業利益率有降低的狀況,原因為何?
答:
主要來自新開店的投資,2018年Q4開出比較多的新店所以有許多前置費用。比較大的前置費用就是關於人力成本的部份,我們每投資一家新店不管是新招募進來的同事或是從既有店挑選出來的人員,內外場的同事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依照開店計劃的時間進程,有些人力在開店前的50天投入,有些人力在開店前的30天投入。這是因為我們希望店一開就能達到讓客戶滿意的狀況,所以我們會投入資源在人才的培訓上面,包含實際進入店點裡面去做實際的試營運的狀況,這樣對團隊的默契培養會有很好的幫助。
董事長補充:瓦城開店有一套標準流程,開店前60天、50天或30天要做什麼我們大概就照這個流程去做,以確保開店的品質,那當然開店前期不管是人力培訓或是一些規劃都會讓一開始費用會增加。
Q5:2018年Q4營收YOY只有2.81%的原因?
答:2018年下半年大量展店的效益會在後面的月份會看的到,所以目前我們已公佈的營收,2019年前2個月YOY達到15.23%(補充:2018年12月營收YOY也有到10.47%兩位數的成長)。
Q6:中國市場的發展現況?
答: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有5年的時間,第一家進入的品牌是「瓦城」。目前中國大陸共有11家店,包括5家瓦城、2家大心、3家十食湘、1家非常泰。我們對中國市場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健的角度去發展(2014~2017這4年開7家速度不算快),2018年是開店比較多的一年,去年一年在中國大陸開了4家店。對我們來講最重要的不是店開多快,最重要的是顧客滿意度或是像獲利的狀況,所以我們在中國大陸還是秉持著比較穩健發展的角度去做。而不是像在台灣,台灣就用相對比較快的速度在發展。
Q7:因為剛剛簡報時董事長有分享台灣餐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想要了解瓦城目前每個品牌都還在展店,但各品牌在台灣市場的胃納量上面還有多少空間?
答:
所以這就是回到剛剛講到的瓦城3368計劃(3年內進入第3個市場–美國,開創6個新品牌,展80家新店)裡面為什麼有一項是開創6個新品牌。如果你看我們每一個新的品牌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模式,從開出前的蘊釀到推出後的快速展店,都是在走一個相同的模式。我們先講瓦城,瓦城目前在台灣有58家店,我們認為瓦城在台灣應該最少有80間店的空間。就目前我們在北、中、南新開店的來客數、顧客滿意度都是非常的高,所以我們認為在台灣都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發展。
包括剛剛簡報中提到的,瓦城開始進駐不同的通路和商圈(簡報時有提到開始和家樂福系統合作開店)。那新的品牌大心目前有約30間店,那基本上大致都是跟著「瓦城」在同樣的商圈、通路在做發展。1010湘、時時香也是類似狀況。我們在研發的品牌其實都有它個別的獨特性,這樣的狀況讓它們彼此可以在同一個商圈、同一個商場上一起做發展。這裡舉一個最新的例子,2019年1月份我們在信義區的新百貨公司微風南山,我們一次就開4家店。這裡有個非常好的效果,就是我們跟商場有個良好的默契。如果你去微風南山去看的話,可以看的到我們這4間新開的店每一間都是在商場裡數一數二的位置。那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和商場達成比較好的默契(我想徐董事長的意思應該是指更有能力去和商場談合作條件),另外對我們而言在成本控制上也可以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這樣管理、進貨時只要去一個地方就可以處理4間店的事)。
Q8:關於2019年財務表現,營收、毛利率等等…
答:
雖然近年來很多成本一直在上漲,像時薪從100出頭到現在時薪150元漲漲幅相當大,但公司對成本控制相當精準。所以毛利率數字還要取決未來的菜價水準,但公司有信心2019年的財務數字應該有機會能保持和2018年大致差不多的水準。也就是毛利率約52~54%,營益利益率10~12%的水準。
徐董事長補充:我們常常在看成本在看毛利率,其實台灣現在的餐飲業是非常非常競爭,我們其實一直以來是非常重視提供給客戶的價值這件事。這件事其實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像瓦城已經有好多年都沒有調高售價,這背後要付出許多的堅持。像是食材的規格是不能動的,每一份菜的份量是不能動的(說實在瓦城系列的品牌,有些菜的份量以我來看算是少的,價格也不便宜,再減量或加價真的會被客戶罵翻),這對我們團隊而言是帶來很大的壓力,但目前我們還是有守住並堅持住沒有調整售價。對我來講,顧客的支持和顧客對瓦城價值的認同,我覺得是對瓦城長久經營發展以及未來要持續成長來說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Q9:關於股利的配發,過去一直能保持80幾%的股利發放率那未來呢?
答:就我們公司在維持公司持續成長和兼顧股東權益上面公司是有信心的。大家可以從瓦城的財務報表上面看的出來瓦城有優異的財務體質,還有從新開店的效益來看,都可以看的出來公司有能力維持像這樣高配息的狀況。
結論:
瓦城2018年第4季的獲利真的表現的不怎麼樣,這也反映在今天的股價表現上。昨天一公佈,我今天在打這篇文章的同時,瓦城的股價就一直跌。但我覺得瓦城2018年Q4的成績雖不令人滿意但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本來Q4就是瓦城一年裡獲利表現最差的一季,加上認列大量新開店的前置費用,表現雖差但差的有理由。而且2018年無論如何,獲利、營收、股利還是創下歷史新高記錄。而且從2019年已公佈的前2個月營收成長力道來看,瓦城2019年的獲利成長幅度很令人期待。目前時間已近3月底,再1個多月就能看到瓦城2019年第1季財報,到時是否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出來,大家再拭目以待。無論如何,目前的獲利水準,相較於目前的股價,至少CP值比過去幾年而言,有吸引力多了。
註:以下是我之前做功課時在網路上收集瓦城各品牌及其同業在台灣及中國大陸市場上的網路評價,一併附上給大家參考。以我自己長期吃美食的經驗,如果不考慮店家人為衝評價的狀況的話。評價分數能到4分以上就算很好,3.6~3.9分算好,3.5分以下就比較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