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5豪展2019年12月10日法說會記錄

簡報部份:

1、    公司主要的產品依比重由高而低為:耳溫槍﹑非接觸式體溫計﹑血壓計﹑吸鼻器﹑ 除蝨機

2、    生產基地:江蘇吳江、台北三重。中美貿易戰因素,客戶曾要求在中國以外建立生產基地,但因為美國當地的一些相關團體進行遊說,把像我們公司這類醫療產品豁免(到明年7)。所以在中國以外建立生產基地的這個需求就又暫時消失。

3、    如果真的在台灣生產的話成本一定會比較高,但絕對比徵收的關稅25%還低。所以對客戶而言,如果有關稅問題,那從台灣出貨還是會比較有利。

4、    2019Q3單季稅後EPS1.52元、毛利率33.8%及2019Q1~Q3累計EPS3.23(超越2017年及2018年全年的EPS3.18元及3.06)都創歷史新高。

5、    會有相較往年這麼亮麗的成績主要有2個因素,一個不可諱言的因素是【匯率】,今年的匯率對我們比較有利。第2個因素是【產品組合】。這部份除了客戶對我們下單的情況之外還有就是我們有對一些訂單做一些篩選,有些金額大但其實利潤比較差的訂單就放棄。

6、    2019年前3季累計銷售毛利278578(仟元)、累計毛利率30.8%、累計營業利益126068(仟元)、累計營業利益率14%、累計稅前損益126777(仟元)、累計稅前損益率14%、累計稅後損益100672(仟元)、累計稅後純益率11.1%皆創歷史以來表現最好的成績。就只有累計營業收入沒有創歷史新高。

7、    財務數據圖表如下

8、    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是【創新】以及【改善】

創新的部份跟產品的專利有很大的關係,像是目前我們有幾個熱賣的產品包括附有鯊魚夾的臂戴式血壓計,這個有得到全球的專利。這些專利產品就對公司的獲利有相當的貢獻。

9、    公司的創新能力也得到客戶的認可,近幾年就有得到百靈牌母公司Helen of Troy頒發的創新獎和最佳競爭力獎。

10、  未來成長動能

            今年5月吳江廠進行擴產和產線調整增加生產效率,產能增加40%,可以應付未來3年成長的產能需求。

            目前跟一個歐美客戶在共同開發一個穿戴式裝置的新產品,就把我們現有的產品應用在穿戴式裝置的一個新產品,目前正在開發階段。

            過去我們客戶舖貨的通路有的是在像Walmart這種大賣場,有的是在藥局賣。根據過去的經驗,其實還有很多有潛力的通路,過去我們都還沒有機會去耕耘。最近我們有開發到一些新客戶,它們舖貨的通路和我們過去在賣的通路不一樣,目前也正在和它們合作一些新案子,那這部份如果有順利出貨的話對我們的業績也會相當的助益。

            我們跟日本的2家新客戶分別在今年10月及明年1月會開始出貨新的品項。我們公司的產品線有好幾種產品,過去和這2家日本客戶可能只合作生產其中1種產品,現在就開始合作生產第2或第3種產品。所以類似這樣,我們在既有的客戶群裡增加合作的品項,也是我們成長的動力來源。

            專利產品商品化,可以幫助我們建構產品的差異化。這樣子可以增加客戶選擇我們公司產品的誘因,利潤也會比較好,如果沒有差異化就免不了會有價格上的競爭。例如像綠能額溫槍、穿戴式24小時溫度計、PSI心理壓力監控這類產品。 

 

Q&A部份(回答者總經理紀強)

Q1:剛才總經理有提到有新切入的通路市場,可否簡介一下大概是怎樣類型的通路市場?

 

答:我們本身並沒有經營那些通路,是我們的客戶有在經營那通路。例如A品牌可能走大賣場、B品牌可能走藥局或網路銷售。那我們發現找到一些新客戶它們的銷售管道和我們過去接觸的客戶的銷售管道不一樣。對我們來說這是全新的機會,對公司業績會有所助益。

    

Q2:豪展過去幾年直到現在毛利率大致呈現一直向上的趨勢,請問公司評估未來這種趨勢還可以持續嗎?還是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如果可以持續的話,公司預估大概是在那些地方讓毛利率還有上升的空間?

 

答:

1、    產品組合:我們推出新品項或是跟我們客戶開發新產品的時候毛利率一定是我們的重要考慮項目。家庭用的醫療器材其實範圍很廣,客戶有跟我們詢問或是我們有興趣的品項,我們會再找尋毛利比較好的產品做切入,來讓公司業務有成長動能。那有新產品的加入,就有機會讓公司的毛利率做一個提升。

2、    專利應用:因為專利產品會比較有差異化,就不會跟競爭者在價格上做直接的競爭。那這個也會對公司的毛利率有幫助。

 

董事長補充:剛剛這位先生是提到毛利的部份,那我就業績的部份做個補充。今年的業績和去年相比並沒有成長,這主要是因為有些標案毛利並不高,所以公司選擇放棄這類訂單,並改接其它毛利比較高的訂單。那以未來業績成長動能的話,以血壓計這個市場全球有3~4000萬台的量,豪展目前的量大約才做1~200萬台,所以成長的空間還很大。測溫的大概也是1000萬台,目前豪展也是做幾百萬台都還有成長空間。所以未來就看公司怎麼發展?如果發展正確的話不管是在毛利還是在業績上也都是還有成長空間。

 

Q3:剛剛提到中國江蘇吳江廠擴產40%,可是目前看到業績還是比較持平的狀況。那做這個擴產是有接到什麼確定的訂單嗎?還是這是在為未來做準備?

 

答:剛剛跟各位報告,成長動能裡面有一些新客戶、新訂單進來。同時有一些新的產線、產能進來的話對我們原來在生產的安排會比較有幫助。我們會比較有挪動的空間,讓生產效率可以提升。另外我們也希望客戶來看我們的廠房時不是只看到一個滿滿的生產線,而是讓對方看到我們的廠房有一些有裕餘的生產線,這樣它才能夠放心下比較大的訂單。

 

Q4:請問產品的生命週期約多久?

 

答:醫療產品的生命週期都還蠻久的,可能5~6年甚至7~8年。有的是可能2~3年在外表做一個簡單的變更,但是裡面的功能基本上和過去一樣。家庭用醫療器材其實和我們一般的資訊產品的生命週期差別很大,因為這個產品一定要認證而且每個銷售的國家都要認證,一認證下去都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可能半年超跳甚至到1年半的時間。所以銷售時間一定要夠長才會有合理的利潤,不然一直常常換的話,光認證時間和花費的成本就非常驚人,所以生命週期至少3~5年起跳。

 

Q5:請問現在一些新產品開始舖貨,那這個舖貨效應大概多久會顯現?

 

答:和日本客戶合作的產品分別於今年10月和明年1月出貨,那大概明年中才會比較明確知道市場的接受度如何?

 

Q6:剛剛有提到毛利率的提升有一部份的原因是來自於挑選毛利較好的訂單,那挑單的原因是因為產能那時候比較吃緊嗎?那在吳江廠擴產40%之後,那像之前這類被放棄的訂單會再承接嗎?

 

答:這和產能無關。純粹是因為要挑選毛利率對我們比較有利的產品組合,因為毛利較低的單會消耗我們很多的資源但是回收不是這麼明顯。我們今年的實際出貨量相比去年大概還會稍微比較低一點點,所以產能並不是問題。那擴充產能主要是為了我們剛剛提到的那些新產品。

 

Q7:剛剛提到第3季的產品組合比較好,那我們耳溫槍的毛利率比較好,所以是指第3季耳溫槍佔產品比重比較多的意思嗎?

 

答:耳溫槍毛利率是稍微高一些。北半球冬季因為天氣寒冷是流感的季節,所以體溫方面的產品就大概都是第3季、第4季出貨量較大。另外就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之前有些訂單因為關稅的因素客戶做了一些調整,那後來8月初時稅取消了(相關團體去遊說),於是這部份訂單8月份時客戶又下單,然後9月、10月時出貨。

 

Q8:公司從第2季開始毛利率就突破30%以上,是不是未來公司基本的毛利率就應該是30%起跳?

 

答:未來毛利率會多少跟產品組合會有關係,當然跟匯率也有影響。今年是這2個因素都對我們有利,那匯率是我們不能控制的。產品組合則是相對而言比較能靠自己主動去控制,那新產品的選擇未來也會以較高毛利者去做優先考量,未來也會儘量想辦法去繼續提高毛利率。

 

Q9:請問工廠效率的提升大概對毛利率的影響程度為何?

 

答:大約工廠效率提升10%的話毛利率提升2%。剛剛提到擴產的事,一方面客戶看到有充裕產能比較會願意下大單,另一方面產能較多比較好調度,這樣也可以提升生產效率提升毛利率。

 

Q10:請問去年血壓計是成長了1倍,那今年1~3季血壓計的成長率大概是多少?那明年血壓計也會是公司的成長動力來源嗎?

答:去年主要成長是在血壓計這塊,今年血壓計的部份成長的就沒有像去年這麼明顯。那明年的話應該血壓計的成長率會高過體溫計,因為血壓計相對的出貨量比體溫計少很多基期較低。而我們體溫的市佔率高,血壓計的市佔率低,所以成長的比較應該血壓計會比較好。

 

Q11:血壓計會成長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公司的大客戶採用我們的血壓計產品對吧?

 

答:對,最主要我們在找的客戶都是希望它在通路上的量是比較好一點的,同時它也比較注重產品差異化的。有一些二線、三線廠商,它的血壓計價格非常便宜,但它的產品不像我們的產品比較有一些差異化的特殊功能或是有專利的保護,那它們的產品毛利率就會比較差。那我們就是找一些在通路上比較強量比較大也比較注意產品差異化的客戶。

 

Q12:血壓計的客戶和體溫產品的客戶都是差不多同樣的客戶?

 

答:有的重曡,有的不一樣。像是賣嬰兒用的客戶就只有體溫的產品而沒有血壓的產品。如果是賣給一般的藥局、賣場的客戶就可能血壓、體溫的產品都會和我們合作。

 

Q13:最近中國大陸它們金融環境比較動盪,有些銀行被擠兌甚至倒閉。請問這個會不會影響公司的資金調度?再來就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係,有很多廠商外移。那會不會有一些公司的協力廠商因此出走或倒閉結果影響公司的原料、零件供應?

 

答:公司的一些重要零件供應商例如MCU的供應商大概都還是以台商為主,那其他的零件當地供應商的數量其實都還蠻多的,主要的零件我都至少有3家以上的供應商,所以目前還沒有聽到有受到影響的,所以材料供應這塊應該是不會有問題。

 

   那財務方面,我們的資金調度是以台灣為主,金流、收帳都是在台灣,那大陸需要的資金就由台灣調度過去。那在大陸我們沒有借款,而大陸那邊的應收帳款佔我們公司的營業額大概低於3%,而且因為風險考量其實我們都是請對方先付款後我們才出貨給對方。所以大陸客戶的應收帳款風險其實是很低的。

 

 

Q14:3季的獲利已經比去年一整年好了,那第4季的獲利狀況會不會比第3季好?那是不是預計可以賺到4元多?

 

答:我們不能跟妳講明確的獲利預估數字會有多少,但我們會朝妳講的方向去努力。

 

Q15:那明年還是可以維持這樣的獲利水準嗎?另外配股、配息的狀況大概會如何?

 

答:應該會。因為今年的獲利狀況較佳,所以股利政策應該會比今年好,但具體數字要等董事會開完會後才能確定。

 

Q16:那過去大概的配息率是多少?

 

答:過去大概7成多一點,但是因為有考量公司的淨值偏低,目前才14元多所以配息率有可能會比較低。另外公司發行的CB(豪展二)20213月會到期,到期後公司的淨值會增加大概約4元。

 

Q17:CB確定都會轉換嗎?

 

答:應該都一定會轉換的,因為如果配息的話,轉換價會下降,持有者如果不轉換持有到到期的話反而會賠錢,所以預計應該都能轉換。

  

 

Q18:今年10月和明年1月分別會有日系客戶的新產品訂單出貨,想請問這訂單的動能如何?能讓公司業績成長多少?

 

答:單一客戶的訂單數字我們不方便透露,不過日系客戶的特色是比較謹慎,訂貨都一步一步來。先少量訂貨,測試看看市場接受度如何?如果狀況好的話再做調整。尤其醫療產品不會像一些電子產品會有突然大賣熱賣的狀況,這種情況較少。大多都是銷售時間拉長,慢慢才會把銷量打開。

 

Q19:剛剛提到會持續深耕歐美通路的部份,明年度有一些產品會在這些地區銷售。加上歐美客戶合作開發的穿戴式產品正在開發中,想請問何時出貨?然後對公司明年的貢獻狀況如何?

答:明年會有貢獻,只是醫療產品客戶認證需要時間(半年~1年半),最近又有MDD(歐盟醫療器材指令)MDR(歐盟醫療器材法規)的問題,需要做一些認證的轉換。所以有一些產品要重新認證,另外有些產品要到明年初才能開始認證,一認證下去可能就要到明年底。當然我們事先有做一些準備,所以一部份產品會影響,一部份產品不會影響。剛剛你提到的一些產品,如果對營收有貢獻的話,大概會落在明年的下半年的機率比較大,所以對全年的貢獻會相對有限,但是再往2021年講的話就會比較明顯。

 

Q20:目前公司是自由品牌比較多還是代工比較多?

 

答:目前公司沒有自由品牌

 

Q21:剛剛有提到吳江廠產能提升40%,請問目前有用到新增產能的部份嗎?還是這個新增的產能是為了明年新產品、新訂單才會用到?

 

答:吳江廠的新增產能就是在產能利用率比較高的情況下,把它增加一些餘裕,這樣比較有機會接到大客戶下較大的訂單,擴充接單能量,所以產能的擴充跟這個有關。

 

Q22:所以5月份擴產時就增加了40%的產能?

 

答:到上個月(201911)完成,總共花了6個月的時間。

 

Q23:所以這樣應該新產能是明年才會有貢獻對吧?

答:對

 

Q24:之前公司不是有個自由品牌叫「康莊」?那現在是已經收起來了嗎?

 

答:現在確實已經停止了!當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要有一個直接對消費者,有一些相關資訊的收集。當時這種目的佔的比較多,但是營業額的部份其實一直都很少。

 

Q25:中國吳江廠有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會有關稅的困擾嗎?

 

答:剛剛有提到,因為一些團體遊說,所以目前沒有關稅的目題。但由於美國政府對關稅的態度一直反反覆覆所以未來會不會有影響,這個誰也不知道。

 

Q26:除了吳江廠之外台灣有生產線嗎?

 

答:有,只是當初產能是從台灣移去蘇州吳江,現在一部份產能又從蘇州吳江廠再移回來台灣,但是生產線僅限於後段的產線,並不包含全部的組裝。

 

Q27:那如果要做產能調配的話,台灣的產能和中國的產能相比,大概佔比能到多少?

 

答:台灣大概頂多佔比20%,但是這個事情目前一直沒有發生。因為目前出貨都還沒受到關稅的影響。

 

Q27:請問公司標案性質的訂單比重大概佔多少?

 

 

答:標案每年的比重會不太一樣,因為有一些是跨年度,有一些是不見得是每年招標一次,所以標案的訂單是我們比較不能掌控的。那今年的業績(指營收)不如去年,其實跟標案的關係比較有關。如果以平均來算的話,標案的訂單約佔每年營收的10%左右。

 

Q28:想請問剛剛提到正在開發的穿戴式裝置是跟消費性電子相關的那種穿戴式裝置?還是是純醫療用的穿戴式裝置?

 

答:算是組合的,消費加上醫療。

 

Q29:關於這個產品可以講的更清楚一點嗎?

 

答:因為我們跟客戶有簽一個保密條約,所以我們無法講的很明確,我只能講說是跟醫療相關的穿戴裝置。

 

Q30:那大概是會用什麼範圍?像是測血壓還是測體溫?

 

答:這就是在合約的保密範圍之內,所以無法透露,要等它上市後我們才能講。

 

Q31:那大概是何時會上市?

 

答:預計是明年的最後一季

Q32:這個穿戴裝置的精準度是有到FDA標準嗎?

答:穿戴裝置有2種,一種是當醫療品賣,一種純粹只是當作生理狀態的監控它不是屬於醫療等級。這2種都算穿戴裝置,但當醫療品賣的認證時間會比較久,所以如果客戶要產品上市速度比較快的話,客戶就會走純粹生理狀態監控產品的路線。那這種純粹生理狀態的監控的產品其實上面都會註明一些免責聲明,說明產品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而非生命象徵的判斷。

 

Q33:這個產品的功能是可以連上雲端並回饋給使用者,然後警告說這個使用者目前心跳太快或是有什麼身體不適的地方嗎?

 

答:規格也是在保密範圍,所以我也沒辦法講的很明確。

 

Q34:你不用講的很明確,你只要講有或沒有就好。

答:我就是不能講有或沒有(此時會場一陣笑聲^^),這都是在保密範圍內,我們要等產品上市後才能講。

 

Q35:這個產品是獨家供應的嗎?

 

答:這個產品其實是一代一代的,只是之前是找其它供應商現在換成我們。對我們而言它是新品項,但其實對客戶而言並不是全創新的產品,就是新一代的產品可能就增加一些新功能。那可能就是因為新一代的產品有增加一些醫療的功能,所以它就找在做醫療產品的公司來做,對客戶而言是比較放心的選擇。

 

免責聲明:

1、純粹文章免費分享,非推薦買進或賣出個股。

2、投資有風險,請行判斷決策,恕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會外花絮:

這次很可惜沒吃到聞名已久的雅室牛排。我都中午開店沒多久就到了,本來看店裡空桌一片只有2個客戶還以為一定可以吃到,結果說全部都訂滿了。這已經是第2次想吃雅室牛排沒吃到,看來下次還是不要鐵齒,事先先預訂好了。

開完法說會後剛好路過誠品酒窖,想到老媽前陣子才說想在睡前喝喝紅酒試看看會不會比較好入眠,就買了瓶紅酒送她。並在店員的推薦下順便點了1杯450元的白葡萄酒坐在店裡喝。第一次有這種經驗覺得很特別,不過滴酒不沾的我還是覺得可口可樂比較便宜又好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